泱泱华夏五千年,拓古穿今药香漫。大家好,我是本期中药主讲人刘耀洁,本期我想讲的药材是蝉蜕,接下来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我和蝉蜕之间的故事吧。
我和蝉蜕的故事
要说我和蝉蜕的故事,还要回归到药材的来源上。蝉蜕,为蝉科昆虫黑蚱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。书上称其原动物为黑蚱,我们的方言叫它爬叉。每到夏天,自傍晚起直至深夜,期间不断地有爬叉出土、上树,随后上演一场场金蝉脱壳。小时候,每到这个时节,我总是尤其期待天黑,因为爬叉只有在晚间时才出来活动。每次我都是匆匆吃完晚饭,然后拎根长棍、打着电灯、喊着伙伴去捉爬叉。我们一般都在树干、树梢及树旁的草丛寻找它们的踪迹。为什么要围绕着树找?首先爬叉是从树根吮吸汁液而生长的,其次他们的生活习性就是出土后喜爱攀爬吧。
我爱爬叉,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有趣,更是因为对它那生活态度的敬重。在出土前,爬叉要在漫无天光的阴暗里蛰伏三年之久。待时机成熟之时,爬叉用两只前足奋力地刨土。爬出后便开始四处寻找攀爬物,目标一旦锁定,绝无后退可言。步子虽小,但却爬得坚定。待它达到自己期待的高度时,两只前足猛抓一下,背部裂开一道细缝,蜕变开始了。它的身体开始不断地抽搐,每抽一下,身体就出来一点。先出来的是头部,然后是皱缩的翅膀,最后是尾部,翅膀有的嫩绿,有的灿黄,不一会儿便展开。此刻的它已摇身变成了蝉,又叫知了,方言称之马蜂鸟。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时,马蜂鸟便被赋予了飞翔的能力,它轰轰烈烈的蝉生也才刚刚拉开序幕,近一周内它将尽情地激昂高歌,似乎三年的蛰伏都只为这几日的厚积薄发。
被遗忘在树上的壳就是中药蝉蜕。以前街里偶尔会有人吆喝“收爬叉皮、马蜂窝、磨剪子换菜刀嘞~”,当时我还纳闷儿,要爬叉皮干什么?后来才知道它叫蝉蜕,性寒,味甘、咸,归肝、肺经,有疏散风热、利咽开音、透疹、明目退翳、息风止痉的功效,是典型的辛凉解表药。《名医别录》记载:“主小儿痫;灰服之主久痢。”《药性论》记载:“治小儿浑身壮热惊痫,兼能止渴。”《本草拾遗》记载:“研,一钱匕,井花水服,主哑病。”《本草衍义》记载:“治目昏翳。又水煎壳汁,治小儿出疮疹不快。”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“治头风眩运,皮肤风热,痘疹作痒,破伤风及疗肿毒疮,大人失音,小儿噤风天吊,惊哭夜啼,阴肿。”
黄昏风雨急,生死至攸关。
蜕变千番苦,登攀寸步艰。
闻歌知得意,振翼炫悠闲;
一唱千枝应,声传十里湾。